首页 资讯 正文

河南“上门护士”已有4.7万名

体育正文 103 0

河南“上门护士”已有4.7万名

河南“上门护士”已有4.7万名

河南日报客户端(kèhùduān)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金玉茹 需要护士上门(shàngmén)做护理,手机一点,愿望即可实现,这样的“互联网(hùliánwǎng)+护理服务”,您使用过吗?7月2日,记者(jìzhě)了解到,河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实现从自发探索到政府统筹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显示,2023年11月,全省统一“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píngtái)“豫健护理到家(jiā)”正式启动,首批上线9大类71个服务项目。截至(jiézhì)2024年底,河南省17个省辖市(shěngxiáshì)及济源示范区共有536家机构、4.7万名护士入驻该平台。目前(mùqián),“豫健护理到家”已基本实现全省覆盖,入驻医院、护士和上线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共享和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de)“河南经验”,记者(jìzhě)采访了郑州市护理质量(zhìliàng)控制中心主任委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张亚琴。 政策支持和时代背景催生护理新模式(móshì) 问:“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并推广6年,你认为哪些关键政策推动了这(zhè)一模式(móshì)的落地? 张亚琴:国家层面,2019年,国家卫健委(wèijiànwěi)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随后,《全国护理事业(shìyè)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hé)《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xíngdòngjìhuà)(2023—2025年)》均提到,要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另外,《改善就医(jiùyī)感受(gǎnshòu)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也将是否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省级层面,2020年,河南省(hénánshěng)卫健委印发了河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shíshīfāngàn)的通知。2023年,河南省在(zài)全省范围推行“便民(biànmín)就医优流程(liúchéng)”七项举措,“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其中之一。随后,《河南省推广应用“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实施方案》发布。 这些(zhèxiē)文件都体现出国家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倡导和(hé)支持,也为医疗机构创新护理模式,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zhì)社区和家庭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互联网(hùliánwǎng)+护理服务(fúwù)”模式的诞生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比如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慢病患者、长期居家护理患者的增加,以及少子化现状下逐渐显现出的老龄患者到院就医负担重的问题。基于(jīyú)这些因素,医疗机构开展(kāizhǎn)“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始从自发走向(zǒuxiàng)自觉,从散点状走向体系化。 问: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从什么时候开始提供“互联网+护理(hùlǐ)服务(fúwù)”? 张亚琴:作为(zuòwéi)郑州市试点单位,我们是从2021年(nián)开始的(de)。为了我们自己放心,患者也能放心,当时我们在自己的互联网医院上自建了一个“护理到家”的模板(múbǎn),共提供36个居家护理项目,供患者预约。 河南省卫健委推出“豫健护理到家”后,我们(wǒmen)立刻积极响应,仅用(jǐnyòng)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入驻和转移。作为郑州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我们还推动郑州市38家医疗机构、近(jìn)6000名护士入驻“豫健护理到家”。截至目前(mùqián),上门护理近7500人次,位于全省前列(qiánliè)。 问: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和医院自营型(xíng)、企业(qǐyè)自营型相比,有何不同? 张亚琴:我认为“豫健护理到家”最大(zuìdà)的优势是借助政府公信力和行政资源(zīyuán),实现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权威整合,人员准入、操作技能(cāozuòjìnéng)、收费标准等的统一规范和有效监管。比如,所有护士入驻前都要(yào)先在所在医院提出申请,然后我们会对照工作年限、职称、专业资质等要求严格筛选,优先选择技术(jìshù)能力和沟通(gōutōng)能力更好的护士,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另外,我们会对这些护士(hùshì)进行专科(zhuānkē)划分,不是每个护理项目,所有护士都能做。比如(bǐrú),我们只允许儿科和妇产科的(de)护士开展母婴护理,侧重老年专科的护士开展老年护理,这样更能保证护士上门后操作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老年护理和母婴护理是集中需求(xūqiú) 问: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患者最集中的需求(xūqiú)体现在哪些领域(lǐngyù)? 张亚琴:现在主要是老年护理、术后康复类(lèi)。随着(suízhe)老龄化加重、失能半失能患者的增加,压力性损伤(褥疮)换药,胃管、尿管护理的需求会比较大。不过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fāxiàn)母婴护理是居家护理中非常(fēicháng)有前景的一大类。 中国人产后有“坐月子”的习惯,出院以后也需要定期复查,包括新生儿(xīnshēngér)测黄疸等。如果来医院(yīyuàn),至少需要一两个人陪同,但是护士上门就帮他们(tāmen)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在预定的护理服务之外,我们还会(háihuì)对他们进行母婴知识宣教,包括产妇(chǎnfù)的产后恢复、新生儿的科学喂养等。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护士上门为(wèi)新生儿测黄疸(受访者供图) 目前,“豫健护理(hùlǐ)到家”提供70余个护理项目。在上门护理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或患者反馈有新的(de)需求,我们会(huì)组织相关专家评估该护理操作的风险性和开展(kāizhǎn)的需求程度,达标后,我们会向郑州市卫健委报备,然后在平台上线。 问:在实际推广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rúhé)解决这些问题? 张亚琴:一是患者层面。我们上门的(de)护士(hùshì)最多两名,所以(suǒyǐ)对于居家操作风险太大或者基础病太多的患者,安全(ānquán)起见,我们建议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或护理。二是护士层面。平台设置(shèzhì)了全程录音、一键报警等功能,并对护士进行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培训,以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时间(shíjiān)上,我们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yèyúshíjiān),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患者管路不通等,即使在上班时间,我们也尽量协调出护士,去帮(bāng)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cǐwài),支付方式也(yě)是制约“互联网+护理服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如果能有(yǒu)医保(yībǎo)或长护险做支撑,慢性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支付压力会大大缓解,也有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普及。 问:目前,公众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知晓(zhīxiǎo)度和反馈如何? 张亚琴:公众知晓度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除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各种媒体形式的宣传,我们(wǒmen)在病区也设计了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fúwù)”的宣传板块。基本上我们会(huì)和每位住院患者介绍这一(zhèyī)民生政策,为他们讲解预约流程和服务项目。我们希望让大家知道(zhīdào),“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患者整体反馈还不错,目前我们没有收到过投诉。我们服务(fúwù)结束后会有一个即刻的满意度评价,同时还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确保(quèbǎo)监管到位(dàowèi)。 护士角色向(xiàng)专业自主性和人文关怀跃迁 问:护士群体对(duì)“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如何? 张亚琴:护士整体参与度不错(bùcuò),大家都是自愿参加,当然我们(wǒmen)也倡导。护士节(hùshìjié)期间医院也会对表现优异的“网约护士”进行表彰。我们有一位护士被(bèi)患者连续指定上门30余次,不仅患者对她很满意,医护之间(zhījiān)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情谊,她也觉得自己的专业价值得到了体现。 其实,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士(hùshì)(hùshì)的角色也发生了跃迁。在医院里,护士以配合和执行的角色为主,但是走出常规执业场景(chǎngjǐng)后,他们更多地彰显了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人文(rénwén)关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问:当前,人工智能(AI)处在风口(fēngkǒu),它能为“互联网(hùliánwǎng)+护理服务”提供哪些助力? 张亚琴(zhāngyàqín):AI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现在很多可(kě)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ǎohédù)等指标,但是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智慧化网络(wǎngluò)将(jiāng)医护连接起来,方便我们观察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并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提供风险预警,特别是对慢性病的风险预警,进而提供及时精准的护理。 问:您认为(rènwéi),理想的护理模式是什么样的? 张亚琴:为了实现护理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院前,我们优化流程,让患者(huànzhě)(huànzhě)入院更方便;院中,我们致力于提升患者住院体验,促进术后早期康复;院后(yuànhòu),我们延伸出“互联网+护理服务”。 长远来看,理想的护理模式应是从被动的疾病护理转向主动的健康维护,实现(shíxiàn)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照护,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向以家庭和(hé)社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重构整合式、智慧化和人性化(rénxìnghuà)的护理体系。
河南“上门护士”已有4.7万名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