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巨鹿:休耕地上“慧”种豆 良种良技促增收
河北巨鹿:休耕地上“慧”种豆 良种良技促增收
河北巨鹿:休耕地上“慧”种豆 良种良技促增收
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guānmóhuì)现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供图
长城网·冀云(jìyún)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jìzhě) 吴苗苗 通讯员 王珅)近日,由河北省农林(nónglín)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主办的食用(shíyòng)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在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举行。国家及省级食用豆专家、企业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40余人深入田间,考察春播绿豆、豇豆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shēngchǎn)技术的示范成果。
绿豆新品种冀绿(jìlǜ)20示范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供图
“自2022年起,我们团队依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和省体系杂粮杂豆(zádòu)创新(chuàngxīn)团队,在张王疃乡300亩的休耕地上建立了食用豆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主要示范绿豆新品种冀绿19号、冀绿20号和豇豆新品种冀豇1号,同时推广(tuīguǎng)全程(quánchéng)机械化(jīxièhuà)生产技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食用豆研究室主任范保杰说。
据了解,休耕地是指为恢复(huīfù)土壤肥力或调整(tiáozhěng)种植结构而暂时闲置的可耕地。也就是说一些耕地在忙碌之后需要暂时“休息”,使(shǐ)其长期保持生产力,此时(cǐshí),在“休息”的耕地上轮作其他作物可以(kěyǐ)调节土壤环境,改善生态,并增加效益。食用豆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固氮养地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填闲作物。
专家考察组对绿豆新品种(xīnpǐnzhǒng)进行测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供图
观摩会现场,食用豆新品种展现出非凡实力(shílì)。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jìshù)体系、省杂粮杂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岗站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示范田进行(jìnxíng)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冀绿19号平均亩产160.3公斤/亩、冀绿20号平均亩产152.4公斤/亩,分别较(jiào)对照(duìzhào)品种增产19.17%和(hé)13.3%;冀豇1号平均亩产达177.5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增产24.96%。考察组一致认为示范田的绿豆、豇豆新品种长势良好,株型直立(zhílì),抗倒性强,纷纷点赞。
专家考察组对豇豆(jiāngdòu)新品种进行测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供图
“通过采用食用豆新品种(xīnpǐnzhǒng)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实现了节水(jiéshuǐ)50%、节肥70%、节药60%,并(bìng)解决了食用豆人工收获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亩增经济效益2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党自彪介绍,食用豆从(cóng)播种、中耕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不仅(bùjǐn)达到了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的“一控两减”绿色生产目标(mùbiāo),也为当地杂粮杂豆产业发展、休耕地充分利用及农民增收(zēngshōu)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jùjièshào),巨鹿县地处河北省冀中南部,耕地土质多为沙壤(shārǎng),为杂粮种植大县,其中绿豆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实施休耕政策,休耕地(xiūgēngdì)总面积约4.2万亩。此次(cǐcì)观摩会展示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食用豆专家团队在休耕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为巨鹿县乃至河北省的农业休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推动(tuīdòng)休耕地发展食用豆产业具有重要(zhòngyào)意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